新华社利雅得/昆明9月18日电 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项目17日在沙特利雅得举行的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公元10世纪,布朗族先民迁徙至景迈山,发现和认识野生茶树,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与后续来到的傣族等各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历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形成这一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
被山林与茶园环绕的景迈山翁基古寨一景(无人机照片,9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由5片古茶林、9个古村寨以及3片分隔防护林共同构成,至今仍保持着蓬勃生命力,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景迈山翁基古寨的布朗族民居(8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17日的会议决定认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符合世界遗产标准,这一独特的古茶林保护管理体系充分尊重当地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和动植物种群,实现了对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展现了山地环境下布朗族、傣族等世居民族人民对自然资源互补性利用的独创传统。遗产构成要素中的村寨与传统民居建筑在选址、格局和建筑风格方面,也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利用。
3月25日,景迈山茶农前往古茶林准备举行祭拜仪式。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茶’主题项目的空白,生动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彰显了中国在世界茶叶起源、种植、贸易和茶文化传播领域的主导地位。这个项目也是‘活态’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案例’。”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会议现场说。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目前的考古发现显示,中国古人栽培茶树的历史可追溯至6000多年前,随后茶的种植、饮用和茶文化从我国相继传到邻国,并逐步走向世界。
李群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体现尊重自然、保护山林的朴素生态伦理思想,蕴含因地制宜、绿色发展的传统农耕知识体系。景迈山上及周边地区布朗族、傣族、拉祜族、佤族、汉族等各民族友好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美体育官网,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这里所产的茶叶通过茶马古道走出国门,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合作共赢,具有突出的和平性。
9月17日,在景迈山翁基古寨,人们围着篝火跳舞庆祝。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埃内斯托奥托内拉米雷斯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又有一个来自中国的遗产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和咨询机构的好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入选显示了中国政府对遗产保护的关注和参与程度。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这个中国遗产棒极了。”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总干事办公室高级主任约瑟夫金告诉新华社记者,他曾经打卡过不少中国的美丽景点,但这处遗产还没有机会参观,非常希望未来能去。
在景迈山大平掌古茶林,一位傣族姑娘在直播卖茶(9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李群说:“中国将在加强规划、应对气候变化、鼓励村民参与、规范旅游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永续传承,并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承担更多责任,为推动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18.2万亿元、23万处、28.8%……我国流通体系建设卓有成效“蒸蒸日上”
技能成才 技能报国——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聚焦石家庄,主持人王鲁湘探访了这些地方